<progress id="rszyx"></progress>
    1. <button id="rszyx"><acronym id="rszyx"><cite id="rszyx"></cite></acronym></button>
    2. <rp id="rszyx"></rp>

    3. <progress id="rszyx"><track id="rszyx"><rt id="rszyx"></rt></track></progress>
      <dd id="rszyx"><track id="rszyx"></track></dd>

      您現在的位置: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最新資訊

      神東煤炭集團:科技點亮綜采智能開采之光

      作 者: 發布于:2022-08-10 11:24:45 點擊量:

       近日,神東煤炭集團首個綜采成套智能化系統在柳塔煤礦22104綜采工作面成功應用,為綜采開采方式由智能化向無人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消息傳出,群情振奮。

       

      那么,該系統有什么特點?

      安裝調試期間克服了哪些困難?

      工作面常態化運行以來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走進神東柳塔煤礦,“綜采成套智能化系統”是由常州聯力科技有限公司針對柳塔煤礦的特殊地質構造及生產接續情況,專門打造的一套高集成綜采智能化系統。在常州聯力項目負責人的辦公室里,透過一個65英寸的液晶屏幕,可以全覽井下工作面各種設備的實時數據。

      “柳塔煤礦地質條件復雜,且只有一個綜采隊,為了穩產保供,我們的智能化建設步伐只能稍晚于公司其他礦井。”該礦機電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俊飛向記者介紹起柳塔煤礦的智能化建設背景:“我們一直在和公司一起尋求最符合礦井實際的智能化建設方法。最需要確保的就是在智能化建設的同時保障工作面的穩定運行。”

      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由于綜采工作面的設備種類和制造廠商眾多,通信協議很難統一,導致在智能化建設初期影響正常生產,只有采用相對成熟的成套智能化系統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乘車前往22104工作面的途中,全程參與了“綜采成套智能化系統”建設的常州聯力駐礦工程師向華介紹:“在充分了解到礦方需求和綜合研判井下的實際情況后,我們集中力量和精力利用工作面安裝調試的時機,對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改造項目涉及支架電液控制系統、煤機電控系統、視頻監測系統、人員接近防護系統和工作面集控中心等。期間,我們還依托Wi-Fi6技術(第六代無線網絡技術)實現了工作面高速無線網絡全覆蓋,解決了網絡擁堵的問題,也為后期搭建工作面物聯網提供了技術保障。”

      來到22104工作面順槽,向華帶記者來到集控中心旁,指著兩臺印有聯力科技標識的服務器主機說:“它倆就是整個工作面的大腦,操控著所有設備終端。”

      說起來,記者之前去過的智能化綜采工作面也不少,但像這樣僅依靠兩臺主機就能操控工作面數百臺設備,同時還能實現自動割煤的,還是頭一回見。不免對“綜采成套智能化系統”的科技含量感到吃驚。

      “因為只有單一的廠家對工作面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通訊協議壁壘更容易打通,借助物聯網技術,可以更加快捷、精準地實現集控,設備投入量相較其他智能化工作面要少很多,這是應用‘綜采成套智能化系統’最顯著的優勢。”綜采隊副隊長張澤一句話道出了22104工作面的與眾不同之處。

      在22104工作面調試初期,由于設備為直搬,沒有經過大修或項修,整體狀態比較差,有的得傳感器缺失,有的失靈,除了無法準確反饋設備動作參數外,還會降低煤機定位精度,一時間成為掣肘自動割煤的最大難題。

      “就像支架原帶的紅外傳感接收器,定位精度只能達到一臺支架的寬度,如果再有幾個壞的,就會導致煤機定位不準確,在生產過程中出現跳架、丟架現象,跟機拉架被迫中斷,根本無法自動生產。”張澤說,恢復這些設備上的傳感器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后期維護成本也很大。

      當時,廠家技術人員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在與礦方積極溝通探討后,他們決定優化算法后的采用UWB精確定位技術,利用煤機自身的編碼器將煤機位置、運行速度、運動方向、截割高度和自動化工步等信息通過物聯網共享給支架控制器,從而實現支架自動跟機拉架,徹底擺脫了對紅外傳感器的依賴。不僅如此,該技術還將煤機的定位精度提高到了0.1個支架寬度,自動拉架距離可設置在0.1至0.5個步距范圍內,加快了自動跟機拉架的速度,也一并解決了無法自動拉超前架和漏矸時不能實現支架自動化的行業難題。通過在調試期間的測算,22104工作面在自動割煤時的平均跟機拉架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8至12米,遠遠超過進口設備的跟機速度。

      進入工作面,每間隔一段距離,支架頂梁上就安裝著一個攝像頭。雖然在其他智能化工作面也經常見到類似裝置,但它們在22104工作面卻另有妙用。

      向華對記者說:“目前,工作面大量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圖像識別技術,共分布有38臺智能攝像頭,既可以自動追蹤采煤機,也可以自動識別運輸機堵塞和支架護幫板收打狀態,并且能夠發出預警,成功將攝像頭轉化為多功能傳感器,實現各種基于視頻圖像的檢測與保護功能。真正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多能,極大提高了設備使用效率。”

      在抵達采煤機停放位置后,張澤介紹:“這臺煤機自從改造完電控系統后,一直沒有出現過大的故障,隊里一直保持常態化維護檢修,可靠度非常高,并且在沒有應用成套智能化系統之前,像這樣條件的工作面,一個生產班至少要配9到11個人,但是現在一個班只用3個人入井,而且他們也只是在過特殊構造段時才需要遠程干預,勞動強度較之前降低了很多。”

      作為副隊長,張澤對現在工作面的改變深感欣喜,他說:“員工們之前就對打造智能化工作面充滿期待,如今22104工作面不僅實現了大家的夢想,還更加堅定了大家持之以恒走智能化發展之路的決心。”

       

       


      在與張澤交流中,記者深切地感受到,無論是用工人數和勞動強度的巨大變化,還是開采方式的不斷革新,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有力支撐。在綜采智能化發展的道路上,科技始終是一盞指路明燈,我們有理由相信,堅定不移地走數字化轉型之路,才能永立世界能源行業的潮頭。



       

      來源 | 神東煤炭之聲(ID:shsdzsgf)
      作者 | 神東全媒體記者 陳垚
      通訊員 | 神柳塔煤礦 吳軍 張濤濤
      編輯 
      校對 | 張新鎖

       

      欧美第浮力影院,99精品国内不卡在线观看,麻豆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导航